2015
年1
月1
日,《新十
放》在甘肅電視臺開
播,這個打
着“《第十放映
室》原班人
馬”旗號的影評類節
目,一經上映便獲得了老影迷的極大關
注。事實
上,這已經不
是第一個聲稱是《第十放映
室》正宗血脈傳承的節目
了。有
關《第十放映
室》的家業爭奪大
戰,實在是有如電影一般精
彩。
如果以時間先後排序的
話,《第十放映
室》
的血脈分支是這樣的:大
哥《龍斌大話電
影》,2013
年9
月3日
在56網推
出,每期介紹一部電
影,增加了網友評論和影片推薦環
節;二
哥《影視名
堂》,由央視製
作,2013
年12
月28日首
播,以演播室和嘉賓訪談的形式對特定類別的電影進行介
紹;三
哥《電影
放》
於2014
年8
月28日誕
生,在優酷土豆網播
出,以關鍵詞的形式介紹電
影,不久又添了個兒子
叫《每週影
評》;年齡最小
的就是甘肅電視臺的《新十
放》
了,從名字就可以看
出,這是形式內容上都最接
近《第十放映
室》的一
個。
不到兩年的時
間,四個孩
子一個孫子,由此可推
測《第十放映
室》的私生活是有多麼混
亂。的
確,說到其感情生
活,可不是一兩句就能講完
的。簡單來
說,《第十放映
室》捧紅了兩個
人:龍斌和張小
北。而由於種種原
因,兩人分道揚
鑣,一個
跟56網合作辦
了《龍斌大話電
影》,把主持人的名牌效應發揮得淋漓盡
致;一個做
了《電影
放》的出品
人,只是不再負責文案工
作。至
於《第十放映
室》剩下的原班人
馬,更是零零
散散,不知道漂泊到哪個節目組去
了。估
計《影視名
堂》
和《新十
放》還是都有些的
吧。
搶到龍斌和張小北的兩個節
目,毫不吝嗇地打出兩人的旗
號。《龍斌大話電
影》不僅名字赤
裸裸,節目更是辦成了一場龍斌的個人
秀,從充滿文藝氣息的片
頭,到四分之一節目時間對主持人的特
寫,甚至連播放電影時右下角的二維碼都要由這個白鬍子老頭不時冒出來
指一指。《電影
放》更是推出
了《第十放映
室》的成名之
作“年終回
顧”,換了個名字
叫《每週影
評》,用的還是張小北的經典諷刺風
格。龍斌和張小
北,這兩顆
由《第十放映
室》造就的
星星,離開原節目後仍被如此追
捧,究竟都代表着什
麼?
龍
斌,
原《第十放映
室》的配
音,當犀利的評論與標
準“央視播音
腔”相結合
時,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傳播效
果,把龍斌推到了大衆視野
內。龍斌所帶來的主持人品牌效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
面:首
先,龍斌具有獨特的個人魅
力。作爲一個不露面的旁白
哥,這種個人魅力更多地體現在聲音
中。龍斌的聲音儒雅溫
柔,很容易讓觀衆找到歸屬
感,感受到旁白與自身的交
流;其
次,龍斌冷靜沉穩的旁白風格又有着權威
感,這與影評類節目
的需要是相匹配的,能夠讓觀衆不由自主地選擇相信他所評述的一
切;最
後,觀衆
的“固有印
象”也是導
致“失去了龍斌
的《十
放》不
是《十
放》”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之
一。當觀衆們習慣了一個人的聲音與評論風格
時,再讓他們去接受新
的搭配是非常困難的,東西總是經典的
好,這是大多數人所堅持的道
理。
與龍斌相對
應,張小
北,作爲幕後工作
者,更多地代表着一個節目的評述風
格。對於影評節目來
說,能夠一針見血地道出觀衆心中所想並替觀衆罵盡天下爛片是非常重要
的,張小北恰恰做到了這
點。作爲某種意義上
的“意見領
袖”,張小北代表的是影評人這個聽起來高大上的羣
體,他也不負衆望地展現了自身的專業水準和文
筆。說
到《第十放映
室》大火的原
因,不少人都會想到它那充滿了諷刺藝術的文
案。嘲
諷,但不是單純地吐
槽,能做到這點
的,張小北算是一
個。同
時,張小北對自
己“我只是一個影
迷”的定
位,更爲自己增加了幾分親切
感,也贏得了一批喜愛他的觀
衆。
總而言
之,龍斌和張小北被視
爲《第十放映
室》的兩個代表人
物。只是當這兩顆星星各自改變了軌跡之
後,卻總不如以前明
亮。《龍斌大話電
影》
和《電影
放》都並未得到太多肯
定,更多的評價
是“失
望”。由此可
見,“明星效
應”並不能決定一個節目的成
敗,筆者認
爲,當
初《第十放映
室》的成
功,不能忘記龍斌的聲音和張小北的文
案,但更不能忘記的是平臺的力
量。
星星還是那個星星,只是沒有了太陽光的反
射,再美的星星也亮不起
來。
而央視無疑就
是《第十放映
室》的這顆大太
陽,這顆太陽包含着太多太多成功所必須的因
素,也是龍斌和張小北另起門戶卻始終無法重現輝煌的最大原
因。
好的平臺意味着好的團
隊節目想要成
功,一個好的幕後團隊非常重
要,央視有大量高素質人才可以爲節目服
務。好的團隊往往在節目定
位、選
題、剪
輯、文案等方面有着較爲優秀的發
揮。
以《第十放映
室》爲
例,除張小北
外,節目集結了屠小
文、蘇
牧、曲新志等一批優秀人
才,選題上注重娛樂話題和喜劇話題的選
取,同時兼顧對影人的介
紹。剪輯方面注重選擇經典電影片
段,力求故事情節的完
整。而節目對中間階層的定位往往能夠起到較好的再傳播效
果,“高學
歷、高收
入、高消
費”的特質決定了這個羣體對電影的高品質需
求,使其成爲優秀影評類節目的忠實觀
衆。文案就更不用說
了,張小
北、劉巖
羣、高子
鵬、賈
樨、崔毅等編導均從業多
年,在電影電視行業有一定發言
權,文案多見解深刻又不失幽
默,能夠實事求是地點
評,並且對爛片進行毫不留情的批
評,這點難能可
貴,也正是這點抓住了大多數觀衆的
心。《第十放映
室》的幕後團隊更是造就了經典的節目樣
式——“三部曲解
讀”
和“恭賀系
列”。前者對三部
曲(《黑客帝
國》、《指環
王》
等)進行了完整而系統的介紹和賞
析,觀衆爲之大呼過
癮,這也代表着編導的審美情
趣,代表着收視率的上升方
向,代表着最廣大觀衆的收視要
求。
而“恭賀系
列”則
以“營造歡樂祥和的春節氣
氛”爲方
向,一播就是十
年,被觀衆傳爲美
談,更創造
了“十放
體”這樣的流行文
化。《第十放映
室》的幕後團隊以其極高的內涵修
養、對觀衆需求的洞察
力、以及專業的節目策劃能
力,造就了節目不同一般的品
質,這也是央視這一平臺所帶來的力
量。
相信品牌的力
量毋庸置
疑,央視已經形成了一種品牌效
應,而憑藉這種力
量,節目的質量得以保
證,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傳
播。央視在多元傳媒和技術力量方面都位於前
列,節目全國人口覆蓋率超過
了96%,近年更是着重打造了以強大的內容資源爲主
導,輻射電
視、PC、移動各
端,跨媒
體、廣覆蓋的多屏傳播平
臺。有如此強大的傳播平臺作爲後
盾,《第十放映
室》在先天條件上已經與其他同類作品拉開距
離。央視在觀衆心中的印象就是高製
作、高水
準,同樣的節
目,在央視播出就更可信一
點,包裝也更精美一
點。而央視對頻道細緻
的劃分也是其他平臺所無法做到的,《第十放映
室》依託科教頻
道“教育品
格、科學品
質、文化品
位”的宗
旨,成功地打造出自身的文化品
牌,也過濾掉部分不符合節目定位的受
衆。不得不承認的
是,正是因
爲《第十放映
室》依託了央視這樣一個好的平
臺,纔得到了讓更多觀衆關注的機
會,這是任何一個其他平臺都無法比擬的優
勢,也是央視近四十年來所建立的公信
力。
權威性與娛樂性的反
差說到傳播平臺
對《第十放映
室》的作
用,有一點不得不
提:文案紮
實、吐槽犀利又或者配音悅耳只
是《第十放映
室》的表
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在央視這個平臺
上,觀衆對節目的印象與定位往往
是《新聞聯
播》式
的,就像央視的自我介紹一
樣,“是中國重要的新聞輿論機
構,是
黨、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
舌”。當觀衆在這樣嚴肅而權威的平臺上看到一
檔“出
格”的影評節目
時,會體會到強烈的心理愉悅
感,這是網絡上盛行
的影評節目所不具備的。在正兒八經的一堆節目中展現一些與體制的對
抗,讓觀衆能在一個高大上的平臺中能夠看到自己的真實想法被展
現,這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體
驗,也
是《第十放映
室》的成功很難被複制的一
點。
平臺的力量是如此強
大,以至於另尋東家
的《龍斌大話電
影》、《電影
放》以
及《新十
放》都無法再
現《第十放映
室》當年的光
輝,哪怕它們有着龍
斌,或者張小
北,或者原團隊中的某幾個
人。
張小北在這一點上是清醒
的,他在訪談中
說:“《
第10放映
室》能火併非只是因爲內
容,能在央視這樣的平臺上吐槽電
影,纔是讓大家覺得有意思的地
方。但是同樣的東西如果挪到網
上,誰還看這
個?在網絡
上,你過去如何輝煌都是扯
淡。”雖然心裏明
白,可是他現在更看重的自己的製作公
司“太空堡
壘”,就
連《每週影
評》的主持工作都放棄
了,影評節目早已不是他的工作重
心。
那麼同爲央視製作
的《影視名
堂》爲何也處於低迷狀
態?應該
說,每個節目
的成功都是隻可借鑑而不可複製的。平臺雖然是一個重要因
素,但還有其他種種天時地利才造就
了《第十放映
室》。比
如,《第十放映
室》創建之時正處於影視融合的趨勢之
下,而中國當代影視文化也正逐漸進入商業運行的軌
道,大衆對影視文化的需求不斷增高
等等。
而《影視名
堂》的推
出,只是無數影評節目浪潮中的一朵小小的浪
花,更何況它從節目形態到內容全部改頭換
面,失去
了《第十放映
室》的經典特
色,也沒有體現新的特
色,自然無法在鋪天蓋
地的影評節目中找到一席之地。
應該
說,《第十放映
室》
的成功絕非是一兩個人所帶來的,平臺
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失去了太陽的星星不可能再亮起
來。在文章的最
後,對於這些想要以一兩個人就使節目發光的做
法,其實可以
用《第十放映
室》的幾期經典節目對其做個總
結。如果說這些節目的初衷
是《出
發!爲了夢
想》,而現
在即使好評不多也仍在《堅
持!最真的
心》,那麼我們也只能在誇獎他們
是《勇
氣!努力滿
載》的同時奉勸一
句《
笑一笑!面對生
活》
了。
這篇影評有劇
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