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半夏》是由傅東育執導,張挺編劇,趙麗穎,歐豪,李光潔,劉威,柯藍,任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視劇。
這是一部時代羣像闖劇,講述了以許半夏爲首的有志者懷抱雄心壯志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奔流湧動,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的故事,也展現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小企業在時代浪潮中生存並尋求發展的現實。許半夏(趙麗穎飾)與童驍騎(歐豪飾)、陳宇宙(黃澄澄飾)三人白手起家,最初以收廢鋼鐵爲業務,後逐步接觸鋼鐵行業,開始周旋於大型國企、外企、私營企業之間,在漫長的創業歲月中,結識了趙壘(李光潔飾)、伍建設(劉威飾)、裘畢正(馮嘉怡飾)、高躍進(柯藍飾)等各色各樣的商界人物,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和商場紛爭的殘酷無情。許半夏憑藉其獨到的眼光和果敢的個性,在男人扎堆的鋼鐵行業裏披荊斬棘,闖出了一片天地。期間,許半夏經歷了良心與資本、道德與利益的矛盾與掙扎,既有痛苦、波折,也有甘甜、收穫。 該劇改編自阿耐的小說《不得往生》。
《風吹半夏》別名:野蠻生長,不得往生,WildBloom,製片國家/地區爲中國大陸,總集數36集,語言對白普通話,最新狀態第36集。該電視劇評分8.2分,評分人數1350834人。
歐豪 飾演
暫無簡介
趙麗穎 飾演
暫無簡介
劉威 飾演
暫無簡介
柯藍 飾演
暫無簡介
孫千 飾演
暫無簡介
馮嘉怡 飾演
暫無簡介
黃澄澄 飾演
暫無簡介
王勁松 飾演
暫無簡介
宋熹 飾演
暫無簡介
是安 飾演
暫無簡介
王西 飾演
暫無簡介
黃義威 飾演
暫無簡介
尤靖茹 飾演
暫無簡介
林鵬 飾演
暫無簡介
顏世魁 飾演
暫無簡介
淮文 飾演
暫無簡介
郝平 飾演
暫無簡介
劉碩 飾演
暫無簡介
薛淑傑 飾演
暫無簡介
丁冠中 飾演
暫無簡介
首先聲明沒有看過原著,不是原著粉兒,也不是某些演員的粉兒,不是任何主創的粉兒。只是看了這個戲。就劇談劇。上來說幾句話。
《風吹半夏》,看了六集,它講了一個什麼呢?大致是說上個世紀90年代一個底層出身的女孩兒,在男人佔絕對主導的鋼鐵行業,狼奔豕突地衝出了自己的一條路。這是一條事業的縱線。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又有幾位男性,有一些情感的交織。
這部戲,六集下來,我首先我不是完全把它當做一個情感的戲來看的。因爲這裏面的情感構建比較簡單,就是幾個三角。然後可能還有一些階層的敘事。比如女主和比他高一層的男二和比他低一階層的男一之間一些交互。當然,在那個階層剛開始分化的年代,這個烙印還不是很明顯,因爲女主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相對底層,說不好聽點,剛開始就是收破爛的,只是收的是鋼鐵,慢慢做大了。那她和大老闆以及青梅竹馬的馬仔之間的感情糾葛。然後中間摻雜着一點商戰,還有就是同行之間的鬥智鬥勇。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歷史那麼,看這個戲,我更看重或者說更喜歡看的是什麼呢?我更多的是把它當成一種歷史片來看的。因爲90年代你現在看已經過去30年了,而90年代又不是橫空出世的,它是一種歷史的接續,它前面還有80年代、70年代、60年代、50年代,它其實是鑲嵌在新中國這一段發展的歷史當中的。所以現在看90年代故事已經是看成歷史片了。那故事中的一批人又是一批什麼人呢?——民營企業家。談到這批人,我們就必須關注到90年代的一個大的歷史背景。當然,對於這個背景,電視劇是儘量淡化的。只是簡單地提示是90年代,然後他們做的是鋼鐵生意,在前幾集當中說要去“北面”收購廢鐵廢鋼。那挖開看,其實這個北面兒就是前蘇L。這就涉及到一個巨大的歷史的場域——90年代初SL解體,社會ZY陣營瓦解。
我們國家雖然在這場席捲全球的動盪中站住了。但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SL解體,我們也很快進行了國有企業改革。很多人工人下崗,然後社會迅速兩極分化。這樣一批大膽的,善於投機倒把的,敢於冒險的,敢於在這個環境當中去尋求財富的這一批人迅速崛起。在這個社會的潮流中搶先了一個身位,成爲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但是這樣一批人他又是有原罪的,風吹半夏這個劇好就好在它並沒有完完全全地美化這樣一批人。這是一批什麼人?狼,甚至可以是豺,鬣狗。有的甚至是地痞流氓。
就比如故事中歐豪演的那個角色,童某某,他是坐過牢的,從牢裏出來的。他的行事方式是一個完全半黑社會性質的。他爲了收購一個灘塗,作爲他們的堆場,他甚至是可以去往海里倒石油,得不到,就毀掉。反正我要得到。當然,電視劇中是給了他一個合理的動機的——就是這個童某某他這麼做,完全是因爲對女主無盡的愛,他可以爲女主做任何事情,哪怕是犯罪。看到沒有,這叫情聖濾鏡。就是非常野蠻的這樣一批人在生長,搶佔了歷史的先機。當然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也不能去苛責這樣一批人,因爲是歷史給了他們的這個機會。
SL解體,社會Z義陣營被西方陣營包圍,中國也有了巨大的變化。在這個彷彿兩塊大陸陡然衝撞的歷史的夾縫中,他們有了機會。什麼是政治?政治就是處理人與人的關係,往大了說就是一個階層與另一個階層的關係。封建時代是地主壓迫農民,資本主義時代是資本家壓迫無產者。到了90年代,翻了個個兒,過去是工農領導。現在工人下崗了。資產者崛起了。
地痞流氓,社會閒散,投機倒把的人,是吧。或者換一種說法是更有勇氣,一批梟雄迅速成爲先富的人,顛倒了原有階層的秩序。你老老實實上班不牛逼,你下海掙錢才牛逼。這也是當時社會的一種普遍認知。我覺得這個劇對歷史描述儘管已經非常的雲淡風輕,但是它又不得不在某種程度上要遵照歷史。因爲這段是歷史很多人都經歷過。這一點,恰恰是《風吹半夏》可貴的地方,因爲90年的歷史非常難講,民營企業家非常難講。但是如果我要寫這段歷史,我可能就不選這些人物爲主人公,我反倒要以國有企業在這段時間當中是怎麼來抗拒這種資本的全球化,怎麼來抵抗這種侵蝕。遼寧就有這樣的例子的,怎麼堅持,怎麼保護我們的傳統、光榮,怎麼存活。那時候常常提的鞍鋼憲法。當然,這些歷史問題的探討到現在都還是混沌的。到現在都還沒有定論,還在探討中。
主流那這個劇主流在哪兒呢?它選擇了一個當下的主流敘事的模型:大女主。這女孩兒是吧,美強慘,非常美。然後底層,從小媽媽就去世了,爸爸再婚了,她孤苦無依。然後又要在這個男人的行業中打拼出一片天地。非常豁得出去,非常豪爽,甚至有些酷的。
與此同時,她又有一些情感糾葛,是吧,與比她更大一層的老闆,與她的哥們兒,青梅竹馬的,爲她做過犧牲的男一號。她就在這麼一個三角關係中擺盪,這也是迎合當下某些年輕觀衆對於愛情故事的需求的。這甚至可以做成一部女性主義的劇集。
當然後面的我還沒看啊。只是說可以是一種操作,以一種這種女性的眼光來“凝視”當時那麼一個男權的社會。包括行業的選取,鋼鐵行業,是吧,也很有象徵意義。我想這也是可能是演員願意接這部戲的一個緣故之一。大女主嘛,一番,絕對的女主戲。
罅隙但是,這個的歷史敘事與主流模型之間是否能夠完美的嵌套呢?我認爲是有一些天然的不適配的。這裏面存在一個造夢需求和對於歷史的認知的天然差異。這個差異是不可調和的。原著的名字叫“不得往生”,這是句罵人的話。在劇集前六集當中也出現了這句臺詞。就是說男主人公強行農民的灘塗,用暴力的方式,半黑社會的方式,拿下。當然劇集沒有把這個責任推到女主身上,是男主去做的,但是女主也是默認了。然後那個漁民,羣衆,就罵男主說你“不得往生”!這句話還挺文藝的。大概意思說白了就是“你不得好死”,你沒法轉世的,你做了這種惡事。這是一種以羣衆的視角來看,這批人不得往生。原著以這個爲書名,可也是對於這羣人的一種審判。然後,這部劇後來又改成了叫《野蠻生長》。視角又變了。變成是這批人看自己,說是我這是野蠻生長,我是草根的,我是個人奮鬥的,我是非常艱苦、篳路藍縷的,我是充滿生命力的。我是這麼看自己的,看自己的這段歷史的。我野蠻生長。這讓我想起了這個當時劉曉慶的兩本書,一本是《我的路》,個人主義開始了,個人奮鬥光榮,後來又寫了一本,《我的自白錄:從電影明星到億萬富姐》——不當電影明星了,當老闆去了,這其實也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的一種普遍的主流的心態。就好像那句比喻,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停車場,沒有車,你開進來就是你的車位,搶吧。後來劇名改成了《風吹半夏》,更客觀的,更爲當下的主流認可。似乎是不站在任何的立場的。更文藝的,更雲淡風輕,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一個題目。女主叫半夏,風吹過這個半夏,也很恰當,就是時代的風吹過了這個女主。再說回去,恰恰是在這個歷史的真實和主流的模型之間,它發生了一個嵌套的困難,它無法對上,它不是大女主。那批人,他們就不是大女主,她不是美強慘。那批不得往生,野蠻生長的人現在都去哪兒了?潤了。跑到國外去了,趁着這個疫情都跑了。這是這部戲真正有意思的地方。
異數然而,正是這種無法嚴密嵌套的罅隙,導致了《風吹半夏》成爲當下劇集市場上的一個非常珍貴的產品。一個異數。就是說,哇,還有人敢寫這麼近的歷史,它既不是當下的現實主義,也不是那個徹底的戀愛劇、甜寵,而是對於歷史的關照。這是一種搶救。因爲別看才三十年,遺忘已經開始了。再不記錄就晚了。那麼,當下,還有劇集公司願意來關照這段歷史,願意來拍這樣一種題材,願意來回顧我們國家這段發展歷程,這太珍貴了,這太可貴了。爲什麼?因爲這是要面臨着一定商業風險的。事實上,在該劇在商業端的表現也的的確確體現了這種風險。一方面這個劇,頂配,是吧,頂流女演員,然後拍得很好,鏡頭語言很好,服道化很好,真實,宣傳得很好,熱度很高。但另外一方面,在電視臺的收視端,它的表現又註定不可能是那種爆炸性的。爲什麼?因爲在電視機前看劇的這批人,他們不管你是不是頂流,是不是這是不是那,他們只看自己想看的。他們就是普通百姓。他們很多是經歷過90年代的,他們是罵這批人主人公你“不得往生”的。因爲90年代,很多工人是非常痛苦的,經歷着下崗,沒飯喫,有些人甚至過不下去,乾脆買塊豬肉,下點毒藥,大人小孩一起喫了。就這麼極端。所謂的轉型,就這麼陣痛,他們是被轉型拋棄的人。那麼,想要靠這批人來拉動這部劇的市場是比較困難的,因爲他不是歌頌“野蠻生長”的人,他也不是雲淡風輕說你風吹半夏的年輕人,他是罵你不得往生的那批觀衆。但是,我還是要說,這樣一部劇是有它極高的歷史價值的。我覺得愛奇藝在這方面是很有勇氣的。雖然出發點可能是商業的,但無意無意中,完成了一次與歷史的合謀。它用似乎是更有商業保證的大女主的殼兒,某種程度上保留了這麼一段混亂糾纏的歷史的面貌。這種錯位之間非常有意思的。也無意中反應了各方對於90年代這段歷史的態度。另外,亂打分,各方之間的惡意競爭,要命,看看現在的劇評,要麼五星,要麼一星,山呼海嘯,整個淹沒了。要麼就說誰誰誰胖了瘦了。還有沒有良性的文藝評論環境?你看劇了嗎?當然,如果你看到的僅僅是演員的胖瘦,那也是一種真實的觀劇體驗,也可以。
這篇影評有劇透